講者 黃曉薇 |
風景區「到此一遊」的惱人塗鴉、都市裡變電箱上油漆塗成的各種造景...這些生活 中隨處可見的塗鴉,是一種修飾或者是破壞?講者從「訊息傳達」的觀點跟大家分 享國內外知名的塗鴉者如何透過塗鴉這種活動,有目的地介入空間競爭、傳達政治 訴求以及透過擾動的行動激發觀者對於藝術與權力的反思。
塗鴉最早起源自紐約貧民窟,以塗鴉佔領他人的空間,是一種貧民抗議貧富不均、 宣示空間主權的手段。幾十年間,塗鴉從貧民窟進入地鐵、逐步佔領都市街道,最 後甚至入駐畫廊與美術館,但塗鴉藝術未曾擺脫爭議色彩,與他們所處的社會始終 歷經著無止盡的磨合。
這一切可從藝術界內部對於「藝術是什麼」的鬆動說起。Marcel Duchamp與Andy Warhol試圖挑戰藝術界長久以來對於菁英與大眾、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對立觀點,鬆 動藝術美學與庶民品味之間的界線。憑什麼只有某種特定類型的東西才被認為得以 進入博物館、被稱為藝術品,而百貨公司裡吸引更多人注目的產品卻不是藝術 ?Andy Warhol的作品「玉米濃湯罐」乍看之下是個瑣碎平凡的主題,但對當時的 主婦來說,玉米濃湯罐的發明讓主婦們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地端出美味的一道料理 ,是個大幅便捷主婦生活的發明。他想傳達的一則訊息是,我們是否有可能將庶民 的日常觀點帶入藝術的判准。Keith Haring號召將藝術還給大眾、並將反戰以及抗議 美國英雄主義的訊息放進藝術創造之中。Jean Michel Basquiat以使用廢棄的木材與 輪胎做為創造素材著稱。另外亦興起以文化干擾(Culture Jamming)為目的、意圖 利用商業行為來干擾商業的藝術運動。作為藝術運動的一環,塗鴉最常被社會學破 窗理論批評為引誘犯罪的溫床:一旦某社區有大樓的窗戶被打破、景觀遭到了破壞 ,就會有更多的犯罪與破壞事件接連出現。
回到台灣,除了塗鴉的創作者大多是美術系學生之外,隨著滑板文化興起,他們的 創作比較類似一種表演藝術、主題也比較不帶有憤怒性。例如知名塗鴉藝術家呂學 淵,其創作理念是使用噴漆帶領年輕人認識滑板次文化以及打開一道創作的門徑。 另有一批信仰空間即政治、以塗鴉作為一種政治抗議方式的表現者,例如投入樂生 反迫遷抗議等運動的Bbrother張碩尹。2006年他為了抗議文建會名義上收編華山文 化園區、實質上是以商業化剝奪自由藝術創造空間的作法,展開一系列的華山塗鴉 創作。Candy Bird 的創造風格受到日本的石田徹也很大的影響,作品經常透露出出 現代人對於都市生活以及上班文化的無奈。
講者對台灣塗鴉藝術的未來寄與厚望,提出她的批判提供大家參考。相對於街頭藝 術創作(Street art)的體制內路線、重視公共性與創作分享,塗鴉企圖進行體制外 的社會介入,具有反社會、匿名性、游擊性的批判性格。但無論他們採取的是什麼 樣的表現形式,觀眾都要去問其行動的意義是什麼,那才是重要的;同時創作是否 具有欣賞的價值,觀者也可以透過觀察作品與空間場域性是否融合得宜,是否妥當 地讓場域特徵進入作品,也是很重要的。舉巴西塗鴉兄弟名人 Os Gêmeos 為例,他 們是波士頓幾年前的重要地標 The Giant of Boston 的創作者,他們的設計不僅擅長融 合背景與敘事,作品用色與主角人物的選擇亦能夠傳達他們對於巴西難民與政治問 題的立場。
講者最後以介紹知名的匿名塗鴉創作者 Bansky 結束本次演講。他成功地遊走在兩種 表現形式之間、並以「藝術恐怖份子」自稱:他主張以名字打知名度的時代已經結 束了,塗鴉者必須自問,透過創作你表達了什麼,而不是你叫什麼名字。他的塗鴉 出現在各大城市街頭的角落,以聰明狡猾但人人喊打的「老鼠」作為自己的寫照、 同時以此描寫社會底層人民的心聲。他長期透過塗鴉觸發觀者思考國際和平與霸權 國家文化資本主義輸出的問題, 用穿著防彈背心的和平鴿、還有手持武器的小女 孩,無須文字、訊息也令人了然於心。講者最後還分享了兩段分別介紹 Banksy’s Village Pet Store 及其創作理念的影片,並接受與會者的意見分享及提問。
推薦: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文字: Yi-Chen Lo
攝影: Chia-Chun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