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é Philo @ Boston | 哲學星期五@波士頓

2010 年 8 月 13 日開始,每週五晚上的公民論壇,早期為青平台計畫之一,2012 年起以小額募款,獨立運作。同年 8 月起設「哲學『非』星期五」,以更機動開發公民性、想像力的「非」主流議題。

2014 年10月,我們於波士頓舉辦了第一場「哲學非星期五@Boston」,歡迎大家持續支持!

Sunday, July 14, 2019

Audiometry and Environmental Noise Control in Postwar Taiwan

›
Speaker: Dr. Jennifer Hsieh Noise control may sound like a ve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ssue, but Jennifer, as an anthropologi...
1 comment:
Sunday, July 7, 2019

「你都來米國了,為何還要愛台灣?」 美國台灣人的社會運動參與

›
講者: 何明修 教授  身在海外的你有沒有想過你是為了什麼而去關注故鄉的事呢?你又是為了什麼就算出了國也會參與他鄉聲援本土的社會運動的活動呢? 今天的哲五的講者何明修教授就是抱著這些問題來到研討會的。 社會運動 (下稱社運) 可以說是一種弱者的武器 ...
Monday, December 3, 2018

黑船與黑潮

›
講者: 張智程 引言 原本台灣對日本一直是單戀,直到最近十年,日本對台灣的態度開始發現轉變。 2011 東日本震災 - 讓日本意識到台灣一個小島國竟然捐了這麼多錢,還是一個對日本擁有許多憧憬的親日國家,使他們終於開始意識到台...
Monday, November 5, 2018

性別與族群的政治代表性 Gender and Ethnicity in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
筆者:施美成 看過電影關鍵少數 (Hidden Figures), 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或者阿波羅計畫 (Apollo 13) 的海報嗎?講者黃長玲老師在演講的一開始,藉由這些電影的海報給人不同的感覺,去說明代表性 (repre...
Saturday, August 11, 2018

中立 孤立 獨立? 從地緣困境看-瑞士、北韓、台灣的「小國」國際戰略

›
講者:何時宜 -- 連續三場的加時延長 , 連續三次的後來居上 , 世足四強賽終場哨音響起,一個人口只有台灣五分之一的小國再度在世界的舞台上創造奇蹟 ⋯⋯ 『克羅埃西雅能 , 為什麼我們不能 ?』 七月波士頓哲學星期五講者 Toki ( 何時宜...
‹
›
Home
View web version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