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é Philo @ Boston | 哲學星期五@波士頓

2010 年 8 月 13 日開始,每週五晚上的公民論壇,早期為青平台計畫之一,2012 年起以小額募款,獨立運作。同年 8 月起設「哲學『非』星期五」,以更機動開發公民性、想像力的「非」主流議題。

2014 年10月,我們於波士頓舉辦了第一場「哲學非星期五@Boston」,歡迎大家持續支持!

Tuesday, July 7, 2015

獨立媒體與網路世代 - 新世紀的公民監督(二)

›
講者   林祖儀先生 哲學星期五邀請到曾全程參與318學運,現為沃草執行長、割闌尾計畫的發言人林祖儀來談談從學運到割闌尾計畫的始末。 林祖儀有感於台灣媒體對學運選擇性的報導,使社會大眾對學生有所誤會。於是,林祖儀認為PTT上常會有人團購蛋糕、餅乾...

獨立媒體與網路世代 - 新世紀的公民監督(一)

›
講者  李惠仁導演 23年前,一位服裝設計系學生在畢業展上對創意做了大膽的詮釋;但他充滿想像的創作卻被保守的老師認定”不符合規定”。這場分歧扼殺了一位新銳服裝設計師,卻意外造就一位在多年後投身公民監督的獨立記者。這位設計系學生就是李惠仁—”不能戳的秘密”...
Sunday, May 31, 2015

Mixed? Sino-American Transnational Families and Mixed Identities, 1842-1943

›
鄉關何處:華裔美國人的跨國家族與多重認同--從1842到1943年 Speaker: Dr. Emma Teng 在全球化的今日,不同族群國家的人們相戀通婚、混血兒的存在早已廣泛被接受與認同,很難想像在近 150 年前,跨種族的婚姻如何遭受歧視與限制。 在這...
Sunday, April 26, 2015

Can the World Social Forum Process help strength democracy movements?

›
Jason pramas (left) and Suren Moodliar (right) While writing this summary, there was a large scale upheaval in Balti...
‹
›
Home
View web version
Powered by Blogger.